40天获11笔融资 共享充电宝的投资逻辑在哪里?

40天获11笔融资 共享充电宝的投资逻辑在哪里?

共享经济中最火的是谁?共享单车排位已定,现在,共享充电宝才是“话题之王”。

  这边,聚美优品以3亿元投资共享充电企业街电。聚美优品掌门人陈欧喊话,对该项目投资无上限,未来3个月内,将继续注入几十亿元资金。

  那边,“国民老公”王思聪就发微博称:“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根据数据统计, 3月底至4月上旬,腾讯、鼎辉资本、元璟资本等超20家资本机构入局,累计携大约3亿元资金涌入到共享充电宝领域。

  那么,投资共享充电宝的逻辑到底在哪里?

  看不准也要投

  所谓共享充电宝,是指企业定点投放充电宝租赁设备,用户支付一定金额即可快速租借到一台充电宝,使用完毕后再定点归还。

  目前来说,主流的共享充电宝主要分为三大模式: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代表企业是“来电科技”,人和充电设备都可以移动;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代表企业是“街电科技”;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企业是“小电”。

  据公开数据统计,今年3月31日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在40天时间获得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约为12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

  就在几天内,三家共享充电宝相继宣布获得共计7.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5月4日,街电科技获得聚美优品3亿元投资;5月8日,Hi电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同日,小电科技宣布拿到3.5亿元行业内最高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高榕资本联合领投,腾讯在本轮融资中对小电进行了加持。鼎晖投资、众为资本、元璟资本和昆仲资本也对小电的B轮融资进行了联合投资。

  上个月,腾讯CEO马化腾曾公开表示:“共享充电宝到底靠谱不靠谱,很多人都看不准。”

  看不准也要投,因为大家都看到了线下流量的入口。

  元璟资本合作人陈洪亮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流量红利期已经接近天花板,线上流量越来越昂贵,再造互联网超级APP成本和难度日益加大。与此同时,空间巨大线下流量则一直处于相对分散且未被运营的状态,这其中蕴含着很多机会。而目前来说,中国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基本普及,共享理念也建立了广泛用户基础。

  易观分析师王会娥也表示,目前线下红利消失殆尽,无论巨头还是资本,目前都希望得到线下流量,而共享单车也好、共享充电宝也好,都是不能错过可能的入口。对腾讯来讲,投资共享充电宝和投资共享单车类似,为战略性布局的一部分,将其作为可能的线下入口;对聚美优品来讲,投资共享充电宝是利用企业多元化应对业务下滑,寻求新增量。

  “经过前几年的非理性投资潮,风险资本开始看重被投企业的盈利模式,导致可投资企业数量大幅下降,VC行业面临着优质项目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创业项目具有相对清晰的盈利模式,引来资本的追逐。”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对记者分析称。

  下一个共享单车?

  “共享经济”大潮下,大家都怕错过了下一个摩拜与ofo。不过,这样的类比或许对共享充电宝的前景过于乐观。

  “共享充电宝由企业统一采购充电宝进行统一投放,需要投入软硬件成本、渠道成本及运维成本等,共享充电宝是非刚需的、中低频的,市场规模没有想象中大。”王会娥称。

  王会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共享充电宝需要投入的成本有三大块:首先是充电宝、机柜等硬件成本、物联网相关的软件成本。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充电宝都是有使用寿命的,市面上一线大牌充电宝的使用寿命大约是500次,那么一个充电宝被使用1次的硬件折旧费用大约是0.1~0.2元。其次是渠道推广费用。不像共享单车那样,共享单车提供的是社会公共交通解决方案,可以免费使用城市自行车停车位资源,共享充电宝压根儿不具备这样的属性,在入驻商城等你会遇到困难;第三,是电费等运营成本。拿3.7V/10400mAh的爱国者充电宝来说,充满电大约要消耗0.075度电,按北京市商业用电价格算,充一次电的成本大约是0.1元。

  而在收入来源中,主要依靠租赁费用及用户押金。其中,租赁费用大多是半小时/一小时内免费,超过时间后1元/小时,一天2~10元封顶。用户押金方面,像来电科技、街电科技的机柜式充电宝,押金100元/人,而小电科技、Hi电的桌面式固定充电宝,采取免押金模式。

  “很多投资人或充电宝企业聊到的广告收入,个人觉得要等共享充电宝布局规模足够大,行业进一步成熟后才能谈。至于有关物联网、大数据之类的美好想象,还是要等行业可以活下去后再聊。”王会娥补充称。

  王会娥指出,从用户需求来讲,共享充电宝对这种充电方式并不具备可替代性。对于用户来讲,几十块钱就可以买一个小巧、轻便、大容量的充电宝,没有必要每次都花1元左右租充电宝,况且还要面临找充电宝、还充电宝的麻烦。

  “根据我的计算,手机用户仅仅会在忘记带充电宝的情况下使用共享充电宝,这是一种非刚需的、中低频的需求。拿北京的中青年群体来讲,10个人中,最多有1个人恰巧能用到共享充电宝。因此,共享充电宝行业充其量是个几十亿级的市场,很难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王会娥对记者表示。

  陈洪亮则不这么看。他认为,充电本身相对来讲成本会更低,在保证一定频次的使用度之后本身就是一个盈利模式。关键是建立起用户对于共享充电的场景认知,在那个场景下,你是否能够持续优化用户的充电体验,这样就会形成自有的黏性。

  “以往的一些产品模式是通过在线下获取一个场景,找到一个问题,然后尽可能把这个线下的流量导到线上,最后沉淀在线上,那么线上就可能成为一个平台,然后借助线上这个平台,积累下来的流量再去获利。今天我们看到的线上线下并不是这样的一个过程,线上不是终点,线下也不是终点,而是说线上和线下都是解决这个环节中的一步,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一个闭环。我们这个模式既不是offline to online,也不是online to offline,并不是在做一个流量生意,其实是在通过服务解决一个问题。”陈洪亮称。

  那么,如此多创业企业争夺同一个场景,怎样解决同质化的问题?

  陈洪亮认为,共享充电这个事情本质上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门槛那么低,谁都可以进。不仅在产品技术上有一定的门槛,在运营上也会有一定的门槛,包括怎么去布置,怎么去高效的设置流程,同时在整个后台的大数据上面也会有一定的门槛。如果这时候有很多公司都愿意进入,那就更要比拼运营和产品技术这几个点。

  “泡沫”正在形成?

  “共享经济”的热潮已经愈演愈烈。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也预测,未来几年,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交易规模将占GDP比重的10%以上。

  热潮背后,是资本的助推。同时,资本的泡沫也在形成。

“比如北京市场的共享单车,其实已经超出了市场承载量,但还不断有企业投放单车,其中有些单车是无效的,甚至是零使用的,这就是泡沫。但是,共享经济模式本身给创业者给用户带来了好处,从创业者角度,这种模式使创业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从用户角度,让用户不在拥有所有权,而有使用权,是对用户的解放。所以近几年内,共享经济还无法降温。”王会娥称。

互联网企业,习惯于通过补贴获取更多用户。目前,共享单车已经迎来了“补贴”大战,这是否会在充电宝上重演?答案是肯定的。不过,大家都表示了对此做法的不认同。

  陈洪亮认为,打着圈地和教育用户的幌子去烧钱,不烧钱的时候发现用户流失很快,这往往是一种恶性循环,烧钱并没有改变用户的行为习惯,这不是一个靠烧钱的生意。

  王会娥则称,我不建议充电宝企业过早的进入补贴大战,共享单车已经陷入了公开的“囚徒困境”。而且对于共享经济这种对价格不敏感的产品,其实补贴效果不明显。

  而谈到“烧钱”大战过后,资本方是否会落得“一地鸡毛”,王会娥认为谈这个问题目前来说还太早了。

  “目前已经在共享经济中的产业资本和风投,钱基本不会打水漂。共享经济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它火的时间比我们想的都要长。”王会娥对记者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由入驻邦投条平台的作者撰写,除邦投条官方账号外,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邦投条立场,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原作者申请授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若有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anquan@rongebang.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阅读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欢迎下载 邦投条APP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回复: X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提交评论

相关投条号

四川钢结构网是四川钢结构行业的互联网平台;
大庆市格瑞设备清洗有限公司官方头条号
甘肃旅游网由创始人李福创立的甘肃旅游服务平台
中国建筑劳务云商由李福创立的劳务行业平台
梦客科技提供最前沿的便携式电动滑板车最新资讯及欧美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