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以创新技术平台为例,这个平台主要研发一些新型抗体药物,包括心血管的治疗药物、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魏启明介绍,平台搭建起来后,老百姓所用的抗癌药物会相较于以前的药物在剂量上可以减少一半,进而这个抗癌药的副作用也将减少很多。不仅如此,采用纳米技术作为治疗,要比激光治疗癌症的效果要好。
据了解,最近,魏启明的团队已经拿到了纳米保健品中国药监局的批号、美国药监局的生产销售批号,在中国已经进行销售,效果非常好。
“尤其是贵州的中药资源非常丰富,纳米中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魏启明相信平台在贵州建设好后,在药物性上会比以前的药物效果更好。
尽管贵州不少企业涉足智慧医疗平台,但魏启明表示其的引入更有特点。
“我本人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那个大学曾经连续21年被评为美国最好的医院。”魏启明告诉记者,引入后,他们将为老百姓设计智慧养老的模式,这也是基于中国老龄化发展非常快的背景。中国老人有一个特点,90%不会去养老机构,而是选择居家养老。所以,根据这一特点,他们专门为中国老人涉及了一个居家养老的智慧养老平台,该平台有数十个功能,每个功能都有4-5个核心技术,包括创新的医疗技术、综合健康评估技术等。例如,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和基因组织测试等功能,可把疾病立足预防,将“预防”为主的观念传播给老百姓。
做大健康是魏启明在贵州的起步,第二步,也是最想做好的一步则是整合大数据+大健康,使之融合发展。
“今天我们谈大数据,大家都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互联网对生活有非常巨大的改变,就我个人来说,现在基本上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从网上购买,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魏启明说,但是,有一点没有什么改变就是医疗健康行业,互联网搞了这么多年,老百姓还是跟以前一样为了挂号、看病而痛苦。这个情况不光在中国如此,在美国也是同样。海外医疗行业,互联网的出现对医疗行业改变并不大,大家还是传统的到诊所、医院看病,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魏启明认为,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包括移动技术的出现、大数据的出现、云计算技术出现,相信未来五到十年会有大的改变。比如美国政府2015年要求全国所有医疗机构都统一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在政府触动之下、企业利益触动之下,医疗行业会迎来一次IT革命。
“其实,从数据收集的概念来说,以及数据现在收集的程度来讲,医疗行业做的还是不错的。包括在中国,几乎所有医院都实现了信息化,对病人信息都进行采集,包括医疗图像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都存储在每个医院的数据库里,那么如何把这些数据共享、分享起来,这才是医疗行业在大数据方面面临的最大的挑战。”魏启明表示,这也是他来到贵州后,为什么要先做大健康再做大数据的原因。大健康平台的逐步成熟,是为大数据奠定基础,最终实现双者融合发展,以“聚变”引“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