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生意?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想法

共享充电宝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生意?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想法

2017年以来,小电科技的CEO唐永波已经数不清自己到底和多少投资人聊过共享充电这个项目了,事实上,在去年12月的时候,其和金沙江创投的天使轮融资就已经基本敲定。感谢共享单车,如今,唐永波几乎不用再费口舌就能让投资人理解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的商业模型。

3月底,不少投资人都因要参加第四届移动互联网岳麓峰会而聚集到长沙,朱啸虎也给唐永波打了个电话,“这儿有很多朋友,你也来见见吧,和大家聊聊小电。”

可在此之前,唐永波对小电一直是保密的,连朋友圈都没有涉及过自己过去大半年到底在做些什么,于是,为了让第二天的介绍“轻松”一些,唐永波决定提前一天向媒体放出融资信息。可谁知,3月31日,在小电放出新闻稿不久,街电也放出了自己的A轮融资信息——就这样,所有拿到钱的公司都坐不住了,短短10天,共享充电宝行业就爆出了近4亿的融资总额。

谁也没想到,唐永波的一次无心之举,就这样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掀起了一个风口。昨天晚上,更是放出了聚美优品3亿元人民币投资街电,且陈欧出任董事长的消息。

这个游戏的玩家越来越多了。而现在,趟过最早一轮风口浪尖的唐永波终于有机会和几位同行一起坐下来,聊聊这个至今还让不少圈外人无比“困惑”的生意。共享充电的需求真的成立吗?为什么我们似乎从来没有在餐厅见过小电的产品?未来会出现百充大战吗?来听听这些圈内人怎么说。

以下是小电科技创始人唐永波、Hi电科技创始人刘文源、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红点中国合伙人张涵以及祥峰投资合伙人赵楠在36氪风口汇的讨论实录:

为什么会想到去做共享充电宝?

小电 唐永波:15年6月,我从阿里出来,我的上一个创业项目叫空格,做的是技能共享,我们知道58其实一直在做这种长尾的服务,所以我也会经常的去和姚劲波、杨浩涌他们去交流,去年8月的时候,我约了一个58同城投资部的人来杭州聊项目,可能头天晚上手机没充上电,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电量只剩20%,到火车站要碰头的时候手机就没电了,你说多急?当时我就觉得出门在外手机充电是个刚需。

后来我们就在深圳找了几家关系很好的餐厅做测试,做了几个比较粗糙的桌面充电宝出来,看会不会有人去用,我们还在产品上贴了二维码,看人们愿不愿意为它付费,后来我们发现,人们不仅会用,也有付费意愿,这个时候我们又花了20多万请人做了需求调研,加上自己焊了三四十台产品去北京和杭州的各个不同的场景做测试,测完一轮我们才算是心里有底。

Hi电 刘文源:刚刚唐总从需求层面解释了,我想再从大环境方面解释一下共享充电宝出现的背景。首先是中国在线支付在腾讯、阿里两家巨头纷争后,形成了良好的格局,为线下共享充电宝发展提供了整体大背景;其次是参考滴滴、快的的 C2C 共享模式,这类模式需要平衡供给双方,如果不烧钱,很难形成规模,用户的获取速度甚至比不上流失速度。

而 ofo、摩拜出来后,我们看到供给方是可以自主决定的,只要找到需求方就行,这是一个相对更完美的模型;再次就是所见即所得,用完即走。带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共享模式需要找到一个成本低的东西,才可以大规模布点,以及模型要足够好,才能滚动得比较快。

目前的铺设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感觉大街上还很少能看到桌面型的充电宝?

小电 唐永波:我认为创业者不应该被投资人的速度影响。不是说投资多、轮次多,速度就要盲目的快,充电宝这件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处理。小电的产品在 1 月份就出来了,只是一直没推。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前面的坑填不满,越到后面欠的债就越多。调理考核机制、供应链、运营支撑平台、内部协作系统,内部发生好的化学反应之后,才能应对市场的挑战,铺是一定要铺的,但铺之前你要保证你的数据、你的后台、运营都能跟上。不过现在小电的基础已经打的差不多了,这个月我们就打算大规模铺,预计是以直营+渠道的方式在全国开辟出 30 多个城市。

Hi电 刘文源:充电宝这件事在前期要做充分的准备,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要一点一点去抓,CRM 系统这类配套都要准备好。从中国的人口红利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线下暂时看不到,其实正好说明了我们还有增长空间,至于具体的铺设数据,现在还不太适合说。

共享充电宝为何能在短时间如此密集的融资?

红点中国 张涵:当一个新项目有对标模型的时候,资方对这个项目的理解和调整都会更快、更容易,而全新的模式则要花更长的时间去理解。从过去一年多整个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来看,共享充电宝这件事也可以去对照演绎。资本越集中对创业公司发展来说更有优势。所以共享充电宝的这轮融资其实和共享单车已经教育了投资人也有一定关系。但我觉得大部分机构最终在做决策时,还是需要考虑项目具体的模式,早期项目主要就是看市场、团队和产品。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智能手机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网速越来越快,但手机掉电也越来越快了,充电宝的需求在短期内还不会受电池技术提升影响,同时 90、95 后成为主流消费人群,和 80、70 后不一样,即使家里有充电宝,他们很多时候还是不会带出去。

然后是模型本身,拿来电来说,来电的团队不是互联网出身,但他们做的比较早,积累时间也长,虽然资产比较重,但其产品成本、损耗率、运营成本等都比共享单车低,模型更健康,且在大、小场景下都有发展空间。

我认为资本在这个阶段起到的其实是封锁通道的作用,既避免更多的人进入这个市场。另外,其实媒体是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其实来电和我们在1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聊完了融资,是最近两个月才报出的。

祥峰投资 赵楠: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大多数VC投项目不会去追风口,不会因为这个项目是风口就产生积极判断,主要还是看需求和单体模型,切入模式、商业延展性也很重要。具体到充电宝,不管是小电、街电还是来电,都不是在媒体报道之后一窝蜂去做的,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这个市场一开始的投机属性并不强,但不妨碍现阶段催生了很多投机行为。

从融资上来说,共享单车的经济模式已经让大多数VC熟悉了这种赚钱模式。另外,从流量的角度考虑,目前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纯online的流量抓取在短期内已经不会有特别巨大的机会。但商业的根本逻辑就是抓住流量,而线下场景恰恰能聚集流量。

共享充电之所以比共享单车更快成为风口,既有投资人觉得他和共享单车有可比性的因素在,也有创业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其门槛、成本都比共享单车更好,加之媒体的推波助澜,三重因素结合在一起,阴差阳错造就了当下的风口。但是否是真风口,还要消费者说了算。

共享充电宝存在壁垒吗?渠道到底有多重要?

小电 唐永波:充电宝和自行车的区别是,需要先to B后to C,所以能进入B的参与者有一定的机会,但这个赛道存在马太效应的,最终只能剩少数玩家。

关于渠道能构成壁垒的说法,我觉得是有点天真的,而且现在和创业和过去不同,现在真正的壁垒只有政策、技术和资金,首先政策,政策就是说,这个生意我能干你不能干,其次,技术,目前技术壁垒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表现的越来越低,可能也就能让你领先两个月就差不多了,而VC的爆发又让资金壁垒不断降低,所以真正的壁垒其实是团队以及运营的壁垒。

我一直在说渠道资源不是万能的,否则给餐厅卖碗的人它握有全国那么多餐厅的渠道,他就能随随便便就把这些渠道拓展出来做CRM、外卖和充电宝的业务吗?不能,最后他还是在卖碗。

元璟资本 陈洪亮:在渠道的问题上,我同意永波的观点,有渠道就能做事其实是不成立的,如果成立的话,那微信可以做创业公司做的所有的事情,淘宝也可以做。你要考虑你的渠道用户是可运营、可触达的,渠道的用户是否具有粘性,这些都达成后还要考虑渠道是有属性的,而属性很难迁移。

如何理解线下流量入口重塑?

元璟资本 陈洪亮:讨论“线下流量的重塑”是有价值的,这个话题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O2O模式的误解:过去的O2O主要都是在做线上和线下的导流关系,但是事实上,消费者心中没有这个概念。以共享单车为例,在线下看到自行车到扫码、支付、归还的一系列过程,是线上行为还是线下行为其实很难区分;只是通过这两个动作的结合去解决了一些问题。目前线下流量能真正体现的价值是线下的场景+线上服务的优势(例如:支付方式)来满足那些过去没有被关注的用户需求。

二是从产品到服务思维的转变:相对过去卖产品的思维,现在主要是卖服务的思维,从产品到服务的最大不一样还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体验不一样。过去的方式主要在于提高产品的质量,而现在需求上是对服务的要求。对于充电宝和单车而言,“所见即所用”的方式更是服务上主要的改变,卖服务更贴近用户本身。所以,我认为充电宝有多大市场,那么共享充电宝就有多大市场;甚至比传统市场的空间更大。

三是存量需求的牵引: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这种需求都不是造出来的。线下场景的重塑,切的是存量习惯,而不是再造习惯。既然是存量习惯又是刚需,迁移是非常容易的。

红点中国 张涵:计算赛道有多大,有一些东西不能用存量思维去看。目前来看,服务升级带来了用户的边际增长。激发了以往被忽视的需求。以共享充电宝为例,如果真正把桌面型形态做到位,这个市场会比传统充电宝销售的市场空间要大,而且大好几倍,会激发出新的需求。如果认为是刚需,那么核心业务本身要是赚钱的,所以要先验证核心业务能否赚钱。后期在运营中,可以用红包补贴来抢占市场,但这不应该是前期有的行为。

共享充电宝的故事还有什么想象空间?

元璟资本 陈洪亮:所有的终局不是设计出来的,是自然而然走出来的。比如阿里最早做淘宝的时候没有想过支付宝业务会分拆,支付宝分开那一天没想过还要去做理财,最早做淘宝和支付宝也没有想到由于淘宝和支付宝这么大的一个体量,上千万的商家、几亿的消费者能够孕育出阿里云这样的服务,这个都是在做的过程中慢慢沉淀出来的。同时也是冲着用户的需求,做支付宝是因为用户有担保支付的需求,做阿里云是因为服务器搞不定双十一、双十二这么大的服务器需求,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共享充电宝如果本身不能赚钱,就说明这是一个伪需求。小场景中用户集中度更高,在用户触达和广告信息上都有很强的作用,但二维火模式现在还不考虑。同时,量不大的时候去讲商业渠道的扩展和广告,也没有基础。

红点中国 张涵:小场景大场景殊途同归,领先玩家两种都会去做,但现阶段创业步骤使得每个人切入点不一样而已。纯从大场景来看,没必要在现阶段就把大型柜机想象成分众。先把基础做好,后续延展会自然而然地出来。

共享经济是怎么从C2C演化到B2C的?

元璟资本 陈洪亮:无论是C2C还是B2B模式,最终决定的平台运营的效率。共享其实只是一个窗口,对于平台运营而言,模式的选择主要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用户体验以及提升效率。以淘宝网举例,最早他们做的C2C模式,是因为B端不愿意加入,对于B端来说,平台迁移的成本太高;但是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B端的加入会有效的提高效率(专职的滴滴司机一定会比兼职的满足更多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这个阶段自然的就转向B2C的模式。这个过程中业态在发生转变,而且创始人和投资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于供给端是平台还是自营,我还有一个看法。早期,平台没有太多竞争,可以选择平台的模式;但在多个平台在竞争的时候,自营效率会更高,也是对用户快速营造鲜明特色的方式。

祥峰投资 赵楠:核心逻辑不是考虑共享的概念能套在哪个标签上。而是平台在持续演进过程中;应该保障效率的提升,可以规模化和持续化运作。对于VC来说,实际出发点是“这个东西需不需要被共享”, 未来还有那些没有被服务好的产品和行业?去关注这些蓝海才是应该掌握的问题。

对于自营和平台,目前国内大多数创业者都想做平台,但是真正能做成平台的生意其实越来越少了。自营是标准化的体验,效率高,但供给端特比较重。但对于不同行业以及供给端的区别,每个行业最后选择的模式都不一样,根本上来说,自营与平台效率的平衡才是关键。创业虽然在同一个大行业里,但每个玩家的选择不同。

 共享充电宝安全吗?

小电 唐永波:目前,使用锂聚合物作为原材料的电池仍然是最稳定最安全的,我给小电做测试的时候,是把电芯放在120度的烤箱里面连续烤72个小时,然后再让它充电,看它炸不炸,不仅如此,我们在投放前还会投保。

至于电池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做之前也去各大研究室做过调研,如果在三五年内,充电技术就能产生颠覆性的发展,那我们也不会去做这件事情了。

免责声明:本文由入驻邦投条平台的作者撰写,除邦投条官方账号外,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邦投条立场,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原作者申请授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若有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anquan@rongebang.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阅读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欢迎下载 邦投条APP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回复: X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提交评论
提供深度剖析金融最新市场动向 我就是金融塔牌女
共发表767篇

最近文章

阅读更多文章,狠戳这里

相关投条号

四川钢结构网是四川钢结构行业的互联网平台;
大庆市格瑞设备清洗有限公司官方头条号
甘肃旅游网由创始人李福创立的甘肃旅游服务平台
中国建筑劳务云商由李福创立的劳务行业平台
梦客科技提供最前沿的便携式电动滑板车最新资讯及欧美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