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网络直播平台通通取缔!网红的日子慢慢变得不好过啦!

“无证”网络直播平台通通取缔!网红的日子慢慢变得不好过啦!

       邦投条9月14日消息:俗话说的好,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经过了野蛮、疯狂的生长期,直播平台再次迎来了严厉的“监管令”。

  9月9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网站刊文,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向直播行业祭出一记“重拳”。其中规定,直播平台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在开展直播活动前要将相关信息报属地省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备案。

  另外,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来开展业务。受到波及的有斗鱼TV、虎牙TV、战旗TV,以及王思聪旗下的熊猫TV,这些名称“违规”的平台接下来或许要换名字了。

  必须“持证上岗”

  这次通知明确指出,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下简称《视听证》)的机构和个人既不能开展个人秀场直播,也不能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

  据了解到,以上所提到的《视听证》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公众提供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活动。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都应当依照本规定取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颁发的《视听证》或履行备案手续。

  换言之,一纸《视听证》将会成了直播平台的“生死命符”,代表着平台是否能继续正常运营。

  事实上,在加强直播监管的通知下发之前,大多数直播平台只要拿到文化部颁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就行了,但现在这个许可证升级成了广电总局的《视听证》。这意味着,网络直播的监管权从文化部转移到了广电总局。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视听证》相较于文化部的《网络文化运营许可证》需要更多的条件和资质,所以很难申请,因此,这条规定无疑会将一大帮“无证公司”淘汰出局,整个行业或许会迎来一次“大洗牌”。

 直播前需“备案”

  针对直播平台存在已久的监管“顽疾”,广电总局也再次“出手”,不但重申直播内容应合法健康,更是明确规定,在开展直播活动前要将相关信息报属地省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备案。尽管此项措施落实的可能性遭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但还是给直播行业带来了极大震慑。

  一直以来,用乱象丛生来形容网络直播市场毫不为过。由于监管难题,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屡屡做出出格行为。以暴露、挑逗等方式来吸引眼球的做法早已是行业普遍现象,这自然引来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今年4月14日,斗鱼、虎牙直播、YY等19家网络直播平台被列入文化部查处名单;4月18日,papi酱视频被广电总局责令下架增改,理由是视频中多次出现粗口,被要求整改粗口低俗内容后才能重新上线。

  紧接着,20余家主要从事网络直播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共同发布《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承诺从4月18日起开始大范围整改,并加强自查力度。据了解,截至5月31日,六间房、映客、花椒等平台已基本完成主播实名认证、水印添加、直播内容存储15天等公约要求。

  7月,文化部公布首批网络表演黑名单,依法查处23家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共26个网络表演平台。本次集中清理共关闭严重违规表演房间4313间,整改违规表演房间15795间,处理违规网络表演者16881人。

  9月9日下午,中央网信办组织召开“遏制网络恶俗炒作现象”专题研讨会,直接批评:一些所谓“网红”为吸引粉丝,利用直播平台以低俗、色情等内容吸引网民关注,而这些直播平台不履行主体责任,给恶俗“网红”提供传播平台,甚至为其推波助澜。

  纵观整个在网络直播市场,还是以游戏直播和秀场直播为主,“美女”、“秀”、“色”等具有窥私欲和荷尔蒙刺激的元素是众多直播平台的标配。此前,网络直播在政策上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因此,在某种程度来说,这次的直播监管其实是有利于去除直播市场泡沫,以及规范市场内容。

直播何去何从?

  我们似乎正进入一个“全民直播”的时代。

  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人,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人,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

  与此同时,大量资本也争相进入直播行业。从YY、斗鱼,到红衣教主周鸿祎的花椒直播、“国民老公”王思聪的熊猫TV,再到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的纷纷入局,国内资本市场似乎都在遵从着一个共同的认知:宁可错投,不可错过。

  不过,行业发展的隐忧也开始浮现,如UGC模式下的内容脱轨,“烧钱”触目惊心,迟迟无法看到盈利等等,疯狂背后,整个行业似乎走“歪”了。

  据了解,目前直播产业核心收入模式主要包括广告付费投放、观众打赏平台分成,以及其他平台转播版权收费等。但由于自身产业链条的不完善,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为了主播的“嫣然一笑”不惜豪掷千金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另一方面,直播平台内容的同质化也使其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业内的观点是,精品内容是直播业务突围的关键,垂直领域的场景构造也能探索细分受众的商业机会。此前,杜蕾斯新品发布会直播、Facebook等社交巨头布局视频直播,巩俐、李冰冰等明星直播戛纳行,《欢乐颂》剧组直播活动现场、女排回国接机直播现场等,都受到网民的追捧。

  8月10日晚间,在奥运会爆红的傅园慧完成了她个人的直播首秀。“洪荒之力”在短短1小时内吸引上千万人在线观看,打破直播平台的观看人数纪录,甚至当红影视明星也前来捧场。在直播过程中,不断有网友打赏“法拉利”、“保时捷”、“游艇”等礼物,具体变现金额不得而知。

  这一案例或许可以给直播平台带来了一些启发。除了打色情“擦边球”,其实还有多方式提高直播平台生命力,比如不断升级专业内容制造能力;提高受众参与的积极性;集中孵化“网红”;甚至加速拓展多元化直播主体,包括明星、企业用户等。此前,B站董事长陈睿就曾公开表示,未来不会存在单一的直播平台,直播更多的将作为工具性技能存在——各类业务、各个行业,都将作为载体,承接直播功能,提供相应服务。“人人皆直播”已成燎原之势。

  如今,广电总局的一纸“监管令”无疑给火热的直播行业浇了一盆“冷水”,但最终威力如何,还要看后续事态的发展情况。当然,也有不少人怀揣着“侥幸心理”,在他们看来,根据以往经验,广电总局的执行力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免责声明:本文由入驻邦投条平台的作者撰写,除邦投条官方账号外,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邦投条立场,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原作者申请授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若有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anquan@rongebang.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阅读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欢迎下载 邦投条APP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回复: X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提交评论

相关投条号

四川钢结构网是四川钢结构行业的互联网平台;
大庆市格瑞设备清洗有限公司官方头条号
甘肃旅游网由创始人李福创立的甘肃旅游服务平台
中国建筑劳务云商由李福创立的劳务行业平台
梦客科技提供最前沿的便携式电动滑板车最新资讯及欧美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