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宝宏:区块链短期价值被高估,长期影响被低估

何宝宏:区块链短期价值被高估,长期影响被低估

何宝宏博士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 

近期区块链在各大主流媒体上爆红,引发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

著名互联网领域专家何宝宏所长长期关注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实践,应“法律人的互联网思维”研修会邀请作主题演讲。何所长从互联网讲到区块链,讲解了区块链技术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阐述了区块链技术涉及到的数据、隐私等法律问题背后的技术逻辑

目前,大众对区块链的认知中,短期由于具有金融属性而价值很高,但作为一项基础技术长期应用场景不明备受质疑。但在何宝宏看来,区块链的短期价值被高估,而长期影响却被低估了。

区块链的短期价值来自于ICO的金融属性,但很容易踏入传销、非法集资的红线之内。“所有的暴富方法都写在刑法里,ICO除外”,但在去年ICO也已在中国被定性为非法,因此区块链的短期价值实际上是被高估的。

何宝宏认为区块链的长期影响就像700年前人类发明复式记账法一样,会改变商业和数据的组织形式,使得各种行业都发生基于分布式记账的变革。

而当前对区块链技术性能低、能耗高、标准缺失的质疑实际上对于一种新技术来说是一种褒奖,一项新的技术只有被大众所关注并且在质疑声中成长才能获得成功,否则就会在沉默中失去生命力。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全文):

很高兴能与法律界的人士交流对区块链的认识。我越看法律越迷糊,前段时间人大的吴校长说,研究四年的区块链也没有看明白它是个什么鬼,我当时点评说,我看了十年的金融衍生品也没看明白这是什么鬼,隔行如隔山。

我做了20多年的互联网研究,主要在技术。现在主要研究技术趋势的把握与判断,就是主要禅修如何为互联网技术相面。相面是很古老的职业,比律师的职业古老得多。我从互联网技术转向了互联网技术的相面,转型成功。

一项技术是来自草根的,全球性的,谁也关不掉,No Stop,是自治的,分享的,分布的,开放的,偶尔有害,是对等的,是匿名的,这就是区块链技术。2018年都会猜是区块链,但如果时光倒流穿越到20年前我开始做研究的时候,答案应该是互联网。

注意到文化的相似处没有,这个词可以原封不动地套用到20年前鼓吹互联网的那批人身上,只是20年换了一代人,我是古典互联网时代的人。

为什么研究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经过几个时代的发展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大概在四五年前我开始关注产业互联网问题。

如今面向广大消费者的互联网时代基本已经结束,流量红利和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因此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的融合问题。很多领域的理论基础在这个时代开始不适合,我们需要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网络安全法幸亏是搞文科的人写的,如果是有技术背景的人写出来的就麻烦大了,因为文科是死的。别说学法律的会恐慌,从事互联网产业和互联网技术的也没有发言权,哪一个经济学家在互联网方面很有权威性?没有吧,只能谈宏观经济,没有一个经济学家敢谈互联网。

我原来发表过文章谈这个问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一百多年前设计出来的,应该叫工业时代的管理哲学,工业时代的经济学。法律界是不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我想工业时代肯定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传统经济学有GDP的计算,按照货币价值算贡献的价值。腾讯每发一个微信对GDP的贡献是负的一毛钱,是不是腾讯对GDP贡献是负的,是不是应该批判?到底是腾讯有问题,还是今天的基本概念出了问题。免费模式下如何算GDP?

我们看到互联网确实是在跟其它行业融合,很热的词是“互联网+”,其实套路很深。互联网跟其它行业的融合有规律,次序不能乱来。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

互联网本身是信息服务业,首先跟长得最像的产业融合,互联网首先是信息服务业,谁是信息服务业?媒体、电信、邮政都是信息服务业。谁让你跟互联网长得那么像,远交近攻。

金融、旅游、教育、健康等领域到另外层级,第一波打下来该第二波,长得跟我次像或信息产业在传统行业里占比比较大的,那涉及到第二波攻击。金融如果没有印成钞票就是信息产业,本质上就是做数据、信息分析、比对与匹配。

教育培训是信息产业,教育是传递信息给其他人。为什么教育培养要在学校待很多年,因为接收信息的计算机或人肉制造的电脑带宽太窄,CPU太慢,存储不稳定,也就是因为我们的CPU和带宽不行,所以在学校要待很多年,教育就是信息产业。

健康领域也是信息产业。我们去医院第一件事情挂号,就是信息业务,第一步就是拍片子采样数据,数据采集后做分析判断。

人工智能也可以干,现在人工智能在做辅助诊疗方面很厉害,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在一般性的常规诊断中至少从业三到五年的医生干不过人工智能的诊疗水平,而且AI不断地训练。有人说有部分的医生会失业,低端的肯定会失业。旅游80%以上也是在玩信息。

互联网和其它行业融合的时候不是瞎融合的,选定某一个行业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先只做技术性的融合和技术性的改进,然后再做思维方式的改变。所有的融合都是先做技术性的融合,金融、电商、会计电算化。

意思就是不改变现有的产业行业或者法律业的游戏规则,不改变现有的所有框架体系管理,只应用技术。但一旦进来就会想为什么只做技术性的融合,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优化一下。

我们今天走到了互联网对整个世界改变的转折点,我们以前只关注技术对抗世界的改变。今天越来越多的试图改变现有框架和现有的生产关系,大家都焦虑就是因为技术到了优化生产关系的历史阶段。现在正在由技术的改变走向生产关系的改变,各行各业都感觉到了这种变化关系。

技术的葵花宝典,每个技术都是如此,一波一波地发展。特别像我国大A股的走势图,股票基本如此,技术也是如此。为什么它们长得那么像,这是由人性决定的,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体现在股票市场就是大A股的走势,体现在技术领域也是如此。

现在大家可能觉得大数据没有前几年说的那么多,大数据好像没有前几年说的那么靠谱,很明显的大数据走在下面。区块链正在往山顶上拉,规律是人性决定的,贪婪、恐惧。

人总是高估技术的短期影响,而低估技术的长期影响,这是普遍的现象。我们正在高估区块链技术的短期影响,还没有到低估长期影响的时候,这是普遍的现象。

做法律的人很困惑,怎么来一个技术就说颠覆、革命。刚刚过去的十年经历了多少个伟大的时代,O2O(O2O是指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的商业模式)、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模拟仿真系统,使用户在该虚拟环境中有现实世界的体验。)、直播、4G、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量子通信、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金融科技、互联网+、AI。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无数的小时代,这是一波真正的技术浪潮。技术也是一波一波的浪潮。我个人的判断,这波技术浪潮应该走到了尾声,会出现技术发展的平台期。

如果现在不扶持高科技的发展,我们就没有新的概念可以炒。开始热炒人工智能,意味着故事编到头了,计算机可以做智能了,你还能编什么故事。人工智能是这波技术浪潮的最后一个故事,我们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把技术消化。

云计算十几年的发展,大规模的应用很少,还在广泛地推广,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中美贸易之间,高科技首先就是拿云计算说事。

现在批评区块链的是性能低,能耗高,生态链,安全防护,隐私保护,监管缺失,标准缺失,不务正业。按照我20年的研究经验看,如果一个技术得到这样的批评,简直对它就是一种褒奖。

这种批评是靠谱的,我们法律人要记住它的基本原理。看批评那个人的姿态就能知道真假,根本不用弄清楚它说的是什么。技术出来批评它不可靠,新技术出现怎么可能可靠?不安全,新技术刚出来怎么会安全?

如果技术是2C(C2C, Customer to Customer,意思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的就说它威胁个人隐私,如果技术是2B(B2B,Business to Business意思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的就说它威胁国家安全?100%没错,都是对的,因为证明不了。什么新技术出来会很可靠,什么技术出来会生态链完善,生态链完善就不能叫新技术。

我原来写报告的时候说,什么新技术出来,把关键词一换,就直接说技术体制机制不健全,标准缺失,政策法律环境不完善,不可靠,不安全,生态不完善,还可以说能耗高。

为什么谈价值互联网?

今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与实体经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密切,问题是二进制的数据表示的是什么含义?二进制的代码是什么含义?以前数据是信息,现在数据是资产,这是微妙的变化。

以前网络主要浏览的都是信息,法律条款都是信息。电子商务来了,支付来了,数据越来越多表示的是资产,像比特币一样。我们以前所有的数据如果表示信息,那我想的就是如何广泛的传播,信息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广泛传播。如果数据越来越多,表示的是一种资产和财富的话,那你想到的就是独占、保护、控制。

如果二进制的代码放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一边只是纯粹的信息,一边又变成了旧式的货币,走向两个极端。中间,知识产权版权保护是中间的状态,信息要传播,又要保护,资产不会传播的。

互联网版权保护卡在矛盾之中,左右都不是,保护过了就没人看,看的人多了就保护不住。区块链往右偏向资产就是为了保护信息,传播是次要的、最低级的要求。

我研究互联网20多年,发现每隔几年业界就会推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每隔几年下一代的互联网技术长得都不一样。今天说区块链会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其实它就是互联网的又一块大点的补丁。

互联网在90年代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就是没有完成的实验,过早地被从实验室放出来,放出来后所有的东西都缺。这20多年间互联网不停地发展,互联网内涵不断扩大。正因为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才需要不断地发展。

刚开始互联网出来的时候就是因为不完美才有机会,这就是工程师的事。以前互联网技术认为自己干的所有二进制代码都是信息,今天发现要处理金融数字方面的业务。由于这些数字业务会存在容易复制的危险,所以反方向搞了区块链。

2018年的区块链水深火热,因为水深所以火热。这是10余年来,唯一崛起于草根的重大技术。我们讲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其实都是巨头的游戏,它的起源都来自互联网巨头。

区块链开始是民间人在讲,这是来自民间的发明,因为大数据就是数据大,一个创业公司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数据。云计算是服务器多了以后需要做资源共享,小公司哪来那么多的服务器。做人工智能不仅需要海量的计算能力,还需要海量的数据,一个小公司玩得了吗,所以这基本都是巨头的游戏,剩下的创业公司只不过就是边角喝汤弥补,这需要海量的计算数据。

只有区块链是民间起来的,大家热火朝天地炒,突然发现炒人工智能不如炒区块链。

所有的颠覆性技术和草根技术都是分布式的,回顾20多年互联网的发展所有的技术都是颠覆性的,除了巨头搞的分布式之外。如果不分布就干不过巨头,所以得发动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的话技术才可以广泛地复制。

如果发动人民群众就必须得是分布式的,必须让每个人参与技术中来。搞了集中式的技术让别人跟着你,人家凭什么相信你。

一旦分布式的民间技术被人注目,那技术一般会比较可怕。如果来自民间的一项技术引起广泛的关注,往往具有颠覆性。发动人民群众搞声势浩大的技术,没有绝活只靠忽悠不可能成功,一定有独到之处。因为这不是巨头支持下的,而是民间支持下才搞这么大,没有绝活是不行的。

看比特币(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一种虚拟货币,也是区块链技术第一个落地的应用),它已经稳定运行了9年。去年底比特币市值最高达到两万美元一枚,那时仅次于腾讯、阿里和工商银行的市值。

比特币底下的代码全部开源,都是公开的。节点都是全球式分布的,没有集中的控制,无责任主体。公司法规定所有的公司都得有法人,而类似虚拟货币和比特币这样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公司的东西,它竟市值高达一千多亿美元,每天24小时运行的东西不知道是谁的。没有外部信用背书。

数学算不算外部信用,密码学算不算外部信用。以前说外部信用背书一定是大的资产,政府背书。今天说密码学背书行不行,它算不算信用,所以颠覆了对很多技术的认识,货币是什么?企业是什么,公司是什么?其实不能叫颠覆,而是在拓展对这些问题新的认知。

区块链是平台性的技术,几年前主要是支撑加密货币和比特币。2013年比特币狂涨,一次涨到八千人民币,当时我也研究了一些比特币。后来被打下去以后,大家想既然用区块链来做比特币这么好玩,能不能用区块链来做别的事情。例如票据、支付、证券等变成平台的技术,不是平台技术不需要大家关注。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技术。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有四大基本功能,就是读与写,更新与删除。而区块链账本不让更新,不让删,目的就是为了防作假。数据作假很容易。数字化的记账比传统的纸质记账更容易造假,各行各业都很方便,带来的问题是做假账也很容易。

为什么叫区块链?它是数据库技术用了一种块链的数据结构,所以叫区块链。其实不能叫区块链,应该叫区块链数据库。这是一种块链结构的数据库,账本一页一页的账纸就是那个块,订书机订的东西就是链,一页一页纸就是块。

可追溯性,就是修改前面的数据就需要修改此后所有的区块数据。给你一个账本,如果改账本中的某一页的记录,意味着从这页开始之后的所有的记账数据都得改,假账才能完全修改。

如果修改某一条数据,就要修改这页这个数据后的所有账本。以前改一个账本改完了就可以,从那页开始往后所有的账都重新做一遍,现在为什么不行了?因为以前记账,在很多会计手里。光改了账本是不可以的,你得让所有的会计都同意做假账,这就是碰撞检测。因为每一个会计手里都有副本。别人也有账,如果对不上就不能入账,防篡改。

会计管理是组织形式,以前做账时的账要备份,通过管理手段同时记好几个副本,不同账本之间的数据同步。典型的案例是审计,我把我的账记好,有借必有贷。你说账从哪里来的,如果没有出账就完了。

不同实体的账本之间的对账通过审计来完成。不同账本之间的数据一定是要逐步的,全球所有的会计账本和会计目录里,数据保持平衡才是账。

现在做了假账后两个账之间不对账,我把自己的账记平就完了,今天人工对账效益低,成本又高。如今记账的时候不发工资,发几个代币(代币,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如比特币,也被称为token)或者白条,然后再到市场上兑换。

激励机制就发生了变化,以前记账靠外部的激励机制,今天内置了激励机制,用技术手段来实现自我激励。同步靠技术不再靠人,激励靠内部的自我激励而不是靠外部的发工资人民币奖励。

现在需要分布式记账,它与之前的区别,每一个会计都有一本账,每次记的与大家对,如果数据保持一致就都记进去。以前也有分布式的数据库,但是会计之间的记账权力由原来的主从关系变成对等关系,双方都表决同意才入账,以前是你记什么我抄什么。

从信任机构到信任机器,为什么相信微信支付,因为有第三方背书。机构有的也不可信,银行记错账也没有任何办法证明它弄错了,信任一个机构不如信任一个机器,听起来人没有机器的江湖地位高。

我们做很多事情只有一个原因,人不可信,技术并不值得信赖,所有逻辑都是这样的。无人驾驶讲到人不可信,机器可信,人的江湖地位下降。

江湖出现币圈和链圈(“币圈”指的是专注于炒币,甚至发行自己的加密货币进行筹资的人群;“链圈”指的是专注于区块链的研发、应用或区块链底层协议的人群),链相当于微信平台,币圈相当于微信的小程序。有做币的,也有做链的,彼此看不起对方。

做区块链的说你们发空气币不道德,搞币圈的也看不起做区块链的。所有暴富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除了ICO(首次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币发行是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以募集比特币、以太币等通用加密货币的行为。ICO可类比股票市场的IPO概念,是为加密货币或者数字货币募集资金的一种广泛形式,参与者看重的是项目发展的潜在投资价值,其本质是一种产品众筹。)还没有写进刑法。空气币是指没有区块链发行的币。

去年调研哪一些人正在做ICO,搞区块链技术的和搞资金盘的,还有是搞传销的。2016年底转销被打掉了,2017年转型很快,发现所有玩区块链的都是大爷大妈,他们只关心我买的币什么时候涨十倍。比特币不被国家禁止掉行吗?元旦后的热潮被哪种类型的人炒起来的?

投资人,因为他们被套住了。去年ICO定性为非法之前,这批投资人搞了很多ICO,一年多了该有说法了。新一波玩ICO的人出现又救了投资人,搞传销和有币的人一起发起了第五波的冲击,水够深。

ICO技术很先进,尤其是涉及证券的问题。今年通过ICO募集资金是去年的三倍,而且募集资金越来越大。如果是靠谱的项目就没问题,这会颠覆募资的方式。对ICO认定问题出现分歧,现有的法律框架套不上。各国认为这是一种证券的发行方式,日本认为这是支付的方式,中国还没有搞明白是什么。

区块链的特点,去中心化、匿名性、防篡改。以前他们说不要强调这个,成年后大多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今年在区块链大会又强调了,大家发现区块链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现在很多人讲多中心,为什么?高喊去中心的大多是自己想成为新的中心。很多人说区块链会颠覆世界,只能说你的世界太小了。比特币是不是软件实现的,代码是谁写的?代码控制在Core(核心)小组手里,它控制着整个比特币底层的基础设施源代码,它就是中心。

<span style="border: 0px; marg

免责声明:本文由入驻邦投条平台的作者撰写,除邦投条官方账号外,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邦投条立场,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原作者申请授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若有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anquan@rongebang.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阅读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欢迎下载 邦投条APP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回复: X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提交评论

相关投条号

四川钢结构网是四川钢结构行业的互联网平台;
大庆市格瑞设备清洗有限公司官方头条号
甘肃旅游网由创始人李福创立的甘肃旅游服务平台
中国建筑劳务云商由李福创立的劳务行业平台
梦客科技提供最前沿的便携式电动滑板车最新资讯及欧美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