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过上万家企业,我想和创业者分享法律的业务价值

服务过上万家企业,我想和创业者分享法律的业务价值

作为创业者,你是否觉得法律离自己很远?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法律手段和思维其实能够帮助你解决业务和管理问题?

  本文作者是无讼的联合创始人、CEO,以一个程序员的身份背景,投入到互联网+法律的创业中。从技术跨越到法律,蒋友毅经历了一次思维上的剧烈转变。从对法律陌生,到运用法律思维优化公司管理、解决业务问题;从自我实验,到面向企业提供智能法律服务,蒋友毅积累了四年的实践经验,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方法论。

  在今天这篇文章中,他将和创业同行们,分享他对法律之于创业公司的价值的看法,以及如何从入门到熟练运用法律创造商业价值的实操建议,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向。

  作为一名法律互联网创业公司的CEO,我曾经问过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服务。得到的答案大多是“我们人数不多业务不大,暂时用不到法律服务”。网络上为中小企业法律提供法律建议的文章并不多。那些与法律服务相关的信息,往往集中于大企业的风控合规、诉讼管理、外部律师管理、上市并购、法务部建设等方面,而中小企业很可能不会碰到也无暇顾及这些问题。

  但对于一家处于初创或成长阶段的企业而言,法律真的“用不到”吗?

  和多数企业CEO一样,我在创业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法律。作为一个技术背景的创业者,我起初也觉得企业早期并不需要法律的支持。直到经历了四年的发展变化,与形形色色的法律问题打过交道后,才逐渐意识到法律之于一家初创型企业的重要性。

  我和团队做了四年的互联网法律实践。一方面,我们构建了一个75万专业法律人的社群,我们的法律大数据平台积累了过亿的法律法规和案例等专业数据。另一方面,我们尝试和几个行业的巨头企业合作,探索企业法律服务的创新模式,并研究法律在他们发展的哪些阶段发挥出价值。我深深体会到在一家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阶段,尤其是创业早期,法律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 法律帮助企业避坑

  各种创业“风口”的迭代更换,这几年我们看到了很多企业倒闭,而细细追究,几乎每家企业倒闭的原因都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决策错误。例如一份不合理的合伙协议或股权分配方案,导致合伙人在危难时反目。又如前段时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倒闭潮,就是源于企业未尽早关注经营资质铤而走险,最终被迫关停。如果企业在创立之初就能对这些错误有所知晓,进行有效规避,是不是意味着会有更多的生存可能性?

  2. 法律创造商业价值

  人们通常认为,律师或者企业法务的作用就是告诉你什么“不能干”。而事实上,目前的法律服务已经从单纯地“解决问题”进化为“解决问题+防御风险+业务支持”模式,甚至直接带来财务回报。优秀的法务已开始从法律角度为企业提供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举个例子:阿里巴巴成立早期,马云把有法律背景的蔡崇信请了过来。蔡崇信设计的一套股权协议,将最初创业团队的利益有效绑到了一起,让阿里巴巴成为了一家真正的企业,促成了阿里十余年后的成功。

  因此,我酝酿了很长时间写就这篇文章,希望从创业者、法律服务模式创新者、法律行业观察者这三重视角出发,把自己关于中小企业如何应用法律快速健康成长的想法提炼出来,给更多创业者一些帮助。

  你不在乎法律,法律却会主动来找你

  创业者都愿意将时间用在定方向、做产品、促增长上,然而随着企业发展,珍贵的时间逐渐被一堆“堵枪眼”的琐事占据,而其中很多琐事都因疏忽法律而起

  招聘时出现误判,招来的员工表现不佳甚至违反管理规定。初创期老板只能抽出时间沟通辞退事宜,如果员工不满辞退结果,告到仲裁庭,那么老板还要花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调解或出庭。尤其是创业公司一般都缺乏完善的劳动人事机制,也不知道要留存书面证据,辞退员工往往得不到法律支持,花了时间还得额外赔钱;

  有些创业者着急拉业务,在需求还不明确、甚至不清楚对方是否有钱付款就着急开工。到项目交付时,对方却开始找理由少付钱、不付钱,这时候就得花大量时间去讨债。然而此时你手握的讨债依据,可能仅仅是一份通用模板合同,连交付标准和违约款都没有约定,甚至可能连合同都没有。这样的讨债回款几率有多大可想而知;

  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收到过侵权律师函。律师函上说你用的软件是盗版的、字体是没被授权的、图片是侵权的,并且他们已经拿到了侵权的公证记录,要求你立刻停止使用或购买。如果不愿意花几万甚至几十万买这些付费的软件、字体和图片,被告上法庭后可能要赔更多的钱。

  还有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包括因为没有申请某些资质证书,或者部分内容违反规定,网站被关停整改;广告宣传语中多了一个“最”字,被到同行或者其他有心的用户举报到工商局等等。

  这些极度消耗创业者精力和资源的麻烦,几乎全都可以被预测和避免,而最终导致创业者走入困境的诱因,仅仅是缺乏了那么一丁点法律意识。

  你最关心的业务问题,就是法律问题

  业务上的问题,尤其是业务难题或瓶颈,往往就是法律问题。换句话说,思考业务模式或解决具体业务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和手段,你会获得一种有效的全新思路。

  举个例子,平台型企业要考虑入驻商家能否提供符合标准的服务,这时候就会涉及保证金机制:保证金该怎么交、交多少钱、商家的什么行为可以扣保证金、保证金的额度对于商家而言是否有威慑作用等等,涉及到一整套规则的设计。表面上看,这是产品经理应该考虑的事情,但对于熟知法律的人而言,设计一套周全严密的规则以应对争议,几乎就是本能。比如,有些违规商家对扣保证金不服,只需预设规则就可以完美解决纠纷。

  同样,平台型企业解决跳单问题时,除了通过人工跟踪回访,在支付、排名等功能上做设计外,还可以从法律的角度,选择与买家或卖家签订协议、约定义务,防止跳单;B2B平台供应链关系的设计、物流配送过程管理等,也都可以用法律手段保障平台的权益。

  我也曾与一位做软件外包业务的老板探讨过企业成本问题。由于用工成本趋于透明,加之外部竞争激烈,企业的利润相对比较薄,项目控制稍有不慎就会亏钱。例如项目质量不达标需要返工延期,导致内部人员成本增长;或者项目过程中关键人员突然离职,交接不力被迫迟延导致成本增加;因各种原因回不了款导致收入减少等等。

  实际的成本和收入与预期不一致,企业就会亏钱

  为了应对这类潜在风险,我当时建议他通过优化业务设计来保障企业利益,包括:设定合理的项目交付周期与交付方式;在合作之初明确约定,因甲方原因导致项目变更从而造成延期交付的责任归属;同时配套设计业务合同,让约定内容落地。整体效果立竿见影。

  此外,软件外包项目经常涉及驻场开发,如何有效管理驻场人员,激励他们在项目中更好表现,约束不当行为 ,这都需要用法律思维设计规章制度。

  很多业务上的难题,其实都可以找到法律手段来化解。法律手段可以被应用在企业业务设计上,这既是一种约束,划定底线保障企业免受损失,又是一种激励,充分发挥规则对于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企业创造价值。

  懂点法律,用全新的思路优化管理

  创业刚起步,大部分老板其实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大家都是一腔热血满脸自信,但是真正到了开工的那一天,冷静下来,发现很多摆在面前的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的。

  如何从0到1把企业搭建起来?企业开张营业需要招人,为了在一穷二白阶段让人愿意加入,企业老板得先准备一套像模像样的用人制度、劳动合同、保密协议、股权期权方案体系,而这每一个环节都要求你懂点法律,否则贸然设置的管理规则只会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挖坑。

  另外很多企业在发展早期只关注业务、忽略管理,留下不少“管理债”,例如放任员工将重要的业务合同散落一旁,甚至丢失。投资人曾和我们分享过一个例子,之前他们在对一家待投资公司做尽调时,发现他们丢失了一些关键业务合同,及存在诸如合同甲乙方写反、金额空白、忘盖公章等初级错误,这些问题是投资人最终决定放弃这家公司的关键原因之一。

  无数经验证明,无论是股权期权方案、员工管理制度、还是业务合同管理制度,老板若从一开始就利用法律知识优化管理,不仅能做到有效把控风险,还能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既已明确了法律对于初创企业的重要性,那么,不懂法律的CEO应当如何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

  至少让一个人关注法律

  企业在创立早期,就应该至少有一个关键管理者能够关注到法律,或者在做业务决策时加入法律思维和手段。

  首先应该更主动积极了解政策和政府的监管要求。

  企业经营必须合法合规,研究监管要求,了解开展业务的资质条件,可以避免踩监管红线,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并且,很多地方政策会在资金、人才、办公场地、知识产权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及时了解这些最新利好政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锦上添花。

  其次,应该积极主动和同行交流,了解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

  处于瓶颈期的企业往往会因急于要钱而病急乱投医,疏忽个人风险。例如,理论上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只需要以出资额为限承担公司债务,无需个人承担额外债务。但现实中有些企业倒闭后,创始人还要背上一身债务。个中原因有很多,例如创始人和投资人对赌,未达到约定的业绩目标,个人要承担额外债务;或者合伙人之间关系紧张,导致投资款虽然到账,但迟迟无法走股东变更登记手续,被投资人告去法院要求退款,法院将其认定成创始人的个人借款。

  这种情况下,如果创始人在一开始知道可以采用公司回购或者限定创始人责任范围的方式,替代“股转债”以使自己免于承担连带责任、背负个人额外债务,就能避免上述后果,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野蛮生长没有错,但如果企业经常踩低级的坑,跑得越快,就会摔得越惨。

  融入法律思维,设计更周全的管理制度

  首先可以用在公司顶层制度的设计上。例如期权制度,它不仅是一套如何分配期权的方案,还包括后续动态管理的规则。期权的设计要时刻保持与企业发展状态同步,并且做到用期权选人管人激发人。

  举个例子,很多老板觉得自己如割肉般拿出股份的10个点给员工分配期权,员工却完全无感,甚至宁愿公司每月多发几千块钱。这不是员工的错,而是期权管理出了问题:第一,我们是否明确告知员工,公司期权的增值阶段和幅度?第二,对于未来期权的兑现和回购方法,企业是否做了明确规定、写入了与员工签署的协议中并做好了宣贯?第三,是否有员工成功得到了他应有的回报?在期权制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该融入相应的法律思维和知识,才能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

  法律思维能帮你从管理、人事、法务三个维度,

  优化期权制度设计

  劳动用工制度的设计也需要考虑法律因素。劳动用工制度旨在鼓励员工的正向行为,并对有损企业价值的行为进行约束。但是对员工进行约束或处理时,必须留存有效的书面证据以证明合法性,也便于处理可能产生的纠纷。

  再以产品研发流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为例。有时候企业着急上线产品,却忽略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线后才发现商标或域名未考虑周全,已被人抢注或山寨。因此企业要注意在产品研发流程中设计知识产权的检查节点,确保辛苦研发的成果不被人剽窃。

  自己研发的产品、发布的内容是否侵权,也要有排查管理制度。以我们自己为例,虽然我们在内部持续强调不要随意使用来历不明的图片,但内容运营人员经常更迭、难以及时传达,也没有规范的图片使用流程,我们就曾因某个新来的实习生侵权用图,不得不赔上几千块钱。

  请律师、顾问还是法务?从这两个维度判断

  是否聘请专职法务要视企业的业务量及标准程度而定。如果企业需要频繁审核相似类型的合同,例如与线下的实体深度合作拓展业务的企业,或者是要持续追踪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的文创型企业,就需要雇佣专职法务,对合同或知识产权进行跟踪管理。

  处理企业特定重大事项时,需要聘用专业律师。比如企业早期的股权设计,创始人千万不要自己上网现学现用,而要请专业律师或服务机构去设计。股权是企业的顶层设计,稍有不慎后患无穷。此外,在应对诉讼和仲裁、融资、重大商务谈判等问题时,也有必要寻求律师帮助。

  是否要聘请常年法律顾问,要看企业是否经常有复杂的法律服务需求。比如在业务模式需要频繁调整的时期,企业需要经常修改合同文本体系、调整业务标准和流程等,此时可以考虑聘请深耕行业的专业律师作为常年法顾,及时解决需求。法顾与企业一同成长,也能加深了解企业经营细节,给出针对性更强的解决方案。

  总之,聘请律师或法务的基本原则是实用。即便早期确实不需要,也至少要有一个懂法律的朋友,帮助你解决一些拿不准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企业老板在早期都拥有一位这样的朋友帮他们持续渡过难关。下图是一个供大家参考的判断方法:

  从问题的频次和复杂程度两个维度,

  判断当前阶段的最佳选择

  我并不建议使用搜索引擎自己找答案,这不仅会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很有可能拿到的是错误的答案。好比当你身体不适时上网找原因,网上众说纷纭且大多没有帮助,莫不如问自己的医生朋友或是直接去医院。面对自己拿不准的法律问题时,寻找一个专业上心的朋友问问,也远比自己上网找要靠谱得多。

  理性看待被告上法庭这件事

  首先一定要克服骨子里“吃官司”的不安感。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诉讼和仲裁是用来解决日常纠纷的一种必要且有效的法律救济手段,并不完全与事态的严重程度挂钩,很多有经验和能力的大企业甚至会以诉讼为手段,帮助企业实现商业成功。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要不要马上和对方谈和解?要不要请律师?我觉得完全可以尝试把成本和回报拿出来测算一下,看看自己做的决定是否划算。

  具体的考量维度有三个,第一个维度是时间。也就是说处理这件事情,你需要花多少时间,这个时间花得值不值;

  第二个维度是金钱。即为这件事情你需要投入多少钱:和解要花多少钱,请律师要花多少钱,如果官司输了要赔多少钱等等。

  第三个维度是文化。尤其是对创业企业来说,文化代价尤为重要。企业的员工以及合伙人,如果知道自己的企业被告,肯定也会高度关注。而你的处理方法,会被大家看做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态度。

  比如你是一家技术企业或设计企业,因为早期使用非正版的开发或设计软件而被软件企业告上了法庭,此时如果你与对方沟通直接购买正版,会更容易得到自己人的认同。团队的技术和设计人员会觉得企业愿意购买正版软件,体现了老板对自己专业的重视,由此获得的文化回报会非常高。

  从时间、金钱和文化三个维度,评估性价比,

  并决定用何种方式应对法律问题

  再比如面对劳动争议仲裁,则需要仔细掂量员工和企业究竟孰是孰非,各负多少责任,如企业制度是否存在漏洞;员工是否存在真实过错;若是辞退,辞退过程是否合理合法等等……考虑清楚后再谨慎选择应对方法。若所做的选择错误,很有可能让员工们觉得老板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从而对老板失去信任。

  结语

  创业者在早期更关注商业价值而非风险,在资金和时间紧张的阶段尤甚,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忽略法律其实不仅会让企业踩坑,而且还可能错失用法律推动业务发展的机会。

  基于这个理念,我们面向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管理者,推出了一个新产品:无讼法小淘

  创业者拿不准的法律问题,可以随时向法小淘咨询。它会通过AI技术从海量法律知识数据中寻找答案,并经过深厚行业经验的法务知识顾问审核,给你靠谱的意见。同时它还会根据企业的所在行业,定期推送有用的法律知识,帮助创业者解决业务和管理上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由入驻邦投条平台的作者撰写,除邦投条官方账号外,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邦投条立场,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原作者申请授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若有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anquan@rongebang.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阅读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欢迎下载 邦投条APP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回复: X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提交评论

相关投条号

四川钢结构网是四川钢结构行业的互联网平台;
大庆市格瑞设备清洗有限公司官方头条号
甘肃旅游网由创始人李福创立的甘肃旅游服务平台
中国建筑劳务云商由李福创立的劳务行业平台
梦客科技提供最前沿的便携式电动滑板车最新资讯及欧美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