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鸽:过去每天工作16小时,投资圈的人连一张桌子都坐不满

熊晓鸽:过去每天工作16小时,投资圈的人连一张桌子都坐不满

投资家说:“要投资一个行业,一定要亲自试水,否则永远只能在浅滩徘徊,无法享受大海弄潮的终极挑战和快乐。而对一个行业的深入了解,也往往会成就日后投资的神来之笔。”


一、兜里怀揣38美元赴美读书


我1986年去波士顿读书的时候,兜里只有38美元,所以逼着我在两个学期之内拼命拿到了学位。因为书读的还不错,学校给了我奖学金,我就去读了国际关系。


半年后,我转到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学校给了我更多的奖学金,所以我到美国读书从来没自己交过钱,都是拿奖学金。因为兜里没有钱只能好好读书,所以我那时候读的还可以。


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电子导报》,这本杂志是专门报道美国电子行业的。其实在80年代、90年代初的时候,这个行业的中心是波士顿。计算机行业的中心是在一二八公路的沿线,生产半导体元器件全部在硅谷,所以说那个时候真正的中心反而不是硅谷。


我参与该杂志中文版的出版,1988年中秋前后,我们卖了几十页广告,还把杂志里的文章翻译成中文,那个时候最好的印刷厂在香港。那本杂志在香港开印之前,香港分公司的总经理打电话说这杂志不能印,因为杂志没刊号,没有刊号的杂志运不进大陆。


当时正赶上中信董事长荣毅仁先生访问弗莱彻,我就想能不能和荣先生说说看。当时荣先生参加招待会,谈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家听的热血沸腾。席间我们见到他,向他介绍我们杂志,他看了觉得非常好。


他认为中国希望读到国外的电子信息,国内生产电子产品也想要卖到国外去。我说荣先生您能不能给我们题字啊,鼓励我们一下,他说好。但是没带了笔,就去酒店借了一支软笔,为我们的刊物题了词,鼓励我们杂志。后来我把题词传到香港,放到杂志里,之后杂志就成功地运到中国来了。


第二期杂志出来以后,还是没刊号?我就找韩巍强的父亲,他是当时是中国驻美国大使,他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采访后同样也请他为杂志题了字,所以我们第二期杂志又顺利运到中国来,发行量很大,很受欢迎,所以说很多事情的第一信息非常重要。


不过,那本杂志1989年停办了,我就转到英文版工作。我觉得硅谷和一二八公路很好,就专门去采访计算机行业、电子行业的领头羊。就是那个时候,我知道了什么叫创业者,什么叫风投。1991年,我拿到了绿卡,想回来办杂志,可是我原来的老东家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在大陆出杂志。


在接待荣毅仁先生的招待会上,我认识了IDG的董事长麦戈文先生。所以我就去找他,谈了我的梦想,我想去中国出更多的专业杂志,做风险投资,麦先生与我一拍即合,后来就派我到中国来。


二、三座大山很难超越?其实不然


我是1991年11月6号加入IDG的,12月份就到了中国。我办的第一本杂志是《网络世界》。1992年开始融资,1993年就把钱给融到了,成立了第一家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


后来我在中国办了很多本杂志,《通讯世界》、《IT经理世界》等等20多本专业出版物。1998年我引进美国版权,在中国出版了《时尚》、《时尚先生》、《时尚芭莎》、《华夏地理》等等,我当时的梦想就是出版各种专业杂志,投资百家中小型的高科技企业。


当时我这篇文章出来后,大家都觉得我像在说梦话。今天,IDG资本投资了530家公司,有130家公司上市或者并购成功退出。现在回过头来一看,我完完全全超越了我过去的梦想。


中国其实也是全世界基金最多的国家,不久前咱们最牛的围棋选手被阿尔法狗打哭了,阿尔法狗赢了就不玩了。我想说的是,未来我们要做什么事情?只是想挣点钱吗,做一个好公司吗?IDG成立于1964年,我就在想怎样能够成功地让公司再走50年,这是我天天琢磨的事。


现在一谈到创业,经常是一开始想到的就是赚钱,怎样一下赚更多的钱,怎样上市。但即使上了市,又能怎样,你能不能持续走下去。公司也好、个人也好,实际上在不同的时间段,一定要回头好好看看,然后总结一下哪些做对了,哪些未来要避免。


我当年回国的时候,刚刚有BP机。当时最牛的公司是摩托罗拉,这公司现在没了。现在数一数二的人物是比尔盖茨,但是比尔盖茨也不再涉足微软的主要业务了,他在做公益和慈善,很了不起。但现在谈到美国最牛的三个公司一定没有微软,而是谷歌、Facebook、苹果。


苹果出了一个偶像级人物乔布斯。我见过他很多次,因为我们IDG每年举办MacWorld展览,一次在加州,一次在波士顿,现在他成了行业偶像。


我经常说,我们过去投过百度、腾讯,但这毕竟都是多年以前了。现在我们管的比原来多得多钱,我们期待着能投出下一个BAT出来。大家觉得三座大山很难超越,但其实不然。BAT当然很了不起,可是BAT跟美国三个公司比起来有哪些不足呢?首先,BAT主要是2C,2B方面还没有特别大的突破。


另外,我们主要是靠国内挣钱,我们的国内贸易市场的规模是很大的,不像谷歌、facebook、苹果那样,我们能不能作出一些更牛的公司来,不仅在中国成功,在国外也能够成功。


三、抓住机会,捷足先登,做喜欢的事


我回想起自己当记者时是比较勤奋的,一天工作16小时,工作三年相当于工作了六年。所以我觉得,现在机会还是蛮多的,中国现在做的一带一路,说到底就是中国怎么能够走出去,有很多发展的机会。


但是我们也要学习国外的创新精神,特别是美国。学习美国的管理,然后和中国市场结合起来,跟未来结合起来,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我现在的幸福指数比过去差远了,我一直担心当年美梦全成恶梦。不过,中国未来市场还很大,比如说癌症,医疗解决方案在全世界都有瓶颈。


我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希望自己天天开心,希望每天学习新东西,做喜欢的事。在中国创业不要迷信名校,真正创业成功的一流大公司里,从哈佛商学院或沃顿商学院毕业的CEO屈指可数。马云上的大学我们可能都没听说过,但是他现在办的湖畔大学请我去讲课,所以做事一定要有工匠精神。


下面我想说说投资。我觉得,做投资还是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团队作战意识。我们是第一家在中国搞合伙制的VC机构,我很幸运找到了周全等一批优秀的人作为合伙人。


合伙人制度就像一个大家庭里有好几个兄弟,每个人的性格和专长不同,有利益分配的时候,兄弟几个要好好商量,需要对外打架的时候,兄弟们谁行谁上。


打仗讲究快慢的节奏,什么时候冲锋,冲了多远后要停一下,都有讲究。一个劲冲过去,到了拼刺刀的时候就没力气了。做投资也是一样,要抓住机会,捷足先登,但有时又要慢一点。


我们首先会看创业项目所处的市场是否足够大,也就是说创业者要找对河流。我一直觉得,创业者就像是坐在一条橡皮艇上玩漂流,如果你的方向是大海,你只要用力往前划就行,翻了船再爬上去,最终到达大海。


但如果你最后只进了江河湖泊,我们一般不会投。尤其是当领域很小,创业者又很坚持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放弃,即便他做到了市场第一,我们也不会投,因为市场规模太小了。其次,我们会看他的产品是否够创新,是否有想象力,是否容易被复制。有时候你个人的兴趣可以帮你选出好的投资项目。


最后是看创业团队的执行力和应变能力。对创业者最难的判断就是对他本人的判断,我希望他健康,希望他学习能力很强,希望他能独立思考,希望他认真听你说话,但又不是什么都听你的。我们不喜欢羔羊一样的创业者。成功的创业者永远是少数,投资行业有个二八定律,即投资100个项目,有20个能成功就非常不错了。


四、我们这代人做投资,主要靠运气


我认为,我们这代人做投资能出点成绩,主要靠运气。比我们聪明和勤奋的大有人在,但我们遇到了一个好国运,从我1992年开始做投资,到今天整个国家还是比较稳定的。我们赶上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时代契机,中国加入WTO,进入全面开放时代。我们还幸运地赶上了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很多颠覆性的应用,让我们有机会遇到很多优秀的创业公司。


十多年前,中国互联网公司主要是靠模仿国外的商业模式。但现在中国很多商业模式已经跟国外差不多同步出现,甚至有了中国独有的创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已经没有那么多可模仿的对象,所有的东西都特别快,需要创业者做出真正的创新。对投资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过去你投一个项目,能知道国外有什么可参考的公司,估值的时候也可以参考国外那些在纳斯达克上市了的企业。但现在没有可参照的公司了,你要赌这个商业模式到底是否能做出来,而这又取决于你能否做大规模。


现在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多了,投资人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投资圈的人在广州的花园酒店一起聚餐,一张桌子都坐不满。现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是全世界最多的,可以说风投市场已是一片红海。


以前是创业者找投资人,现在是投资人抢项目。钱很多,你会觉得什么都不怕,这其实是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要我和同行说点什么,我觉得市场冷的时候,你永远不要丧失激情以及对市场的信心,因为这个时候可能是最好投资的机会。市场冷的时候,你的心必须热;而市场热的时候,你必须要冷静地看待机会。这是一个辩证的道理。


因为好的项目始终是有限的,而现在大家又抢着投,这其实留给投资人决策的时间变短了。因此你要做很好的功课,看好了项目尽快下手。创业者选择多了后,对投资人来说项目的价格拉高了,投资回报率降低了。


现在创业市场确实有一定的泡沫,甚至还有一些创业者进行数据造假,我想说的是,遇到这样的创业者,投资人最多是赔钱离场,但创业者将终生受到惩罚,很难有人会再支持和相信他。对我们投资人来说,判断是否造假就像教练拿到一张面试成绩单,我们不会盲信,会进行仔细的尽职调查。


过去二十多年,我们也尝试投资了一些领域,目前来看不算成功,比如我们很早布局过在线教育领域,但没有投出成功的公司。事实上中国现在也没有一家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在线教育公司,一说到教育依然是新东方等线下巨头。


我的另一个遗憾是错过了第一波电商的浪潮。尽管成功投资了百度和腾讯,但我们错过了阿里巴巴。但其实不是我们不重视电商,我们早期也投资了一些电商公司,其中也有不错的项目,但出现了判断失误,比如8848,是很不错的项目,当时券商说等一等再上市,一等就错过机会了,正好又赶上了那一轮互联网泡沫破灭。如果当年8848能在泡沫破灭之前上市,今天中国电商行业的格局可能就不一样了。


我们后来总结,错过就是错过,没必要捶胸顿足,这是投资人必须有的心态。我们在做了充分研究后,仍旧看好电商领域,近几年在生鲜、母婴、奢侈品、时尚、淘品牌、海淘、B2B垂直、社交电商乃至微商等领域都有布局。


我们非常重视90后,除了公司成立90后基金外,我自己也跟90后打成一片。我自己有个90后羽毛球教练,是前国家队队员。我还跟90后经常一起去唱K,跟他们一起去吃面,不是不服老,是要保持90后的心态。我一直开玩笑说,我也是90后,我是1992年出道做投资的嘛。

免责声明:本文由入驻邦投条平台的作者撰写,除邦投条官方账号外,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邦投条立场,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原作者申请授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若有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anquan@rongebang.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阅读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欢迎下载 邦投条APP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回复: X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提交评论

相关投条号

四川钢结构网是四川钢结构行业的互联网平台;
大庆市格瑞设备清洗有限公司官方头条号
甘肃旅游网由创始人李福创立的甘肃旅游服务平台
中国建筑劳务云商由李福创立的劳务行业平台
梦客科技提供最前沿的便携式电动滑板车最新资讯及欧美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