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e邦:中产之慌,人民币贬至八年最低,“血汗钱”何处安放?

融e邦:中产之慌,人民币贬至八年最低,“血汗钱”何处安放?

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了5.8%,创下历史上行情最糟糕的一年。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即便你什么都不做,资产还是会静静地缩水。面对这“血腥”的一幕,国内中产们一脸愁云。而未来,人民币贬值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人心惶惶。于是,不少资本千方百计寻找出海避风港。在毗邻香港的深圳,避险资本源源不断地从罗湖口岸流向香港,继而汩汩流向五洲四海。

  内地客“疯买”香港保险

  香港保险有多火? 在一河之隔的深圳感受最为直接。今年以来,一到节假日,从内地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的“壕客”经深圳过关,赴港买保险。在香港知名保险公司大楼面前,总能看到内地客浩浩荡荡的排队队伍。

  而数据更为令人惊讶。11月30日,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贡献489亿港元保费,贡献率近四成。在过去几年,保险业成了香港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0年内地客户到香港投保金额仅44亿元港元,2014年已达到244亿港元,2015年超过300亿港元,5年内增长近7倍。

  香港保险吸引内地居民赴港“扫货”购买的一大主要原因,香港保险可以提供以美元计价的保单,绕过换汇额度的监管,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对高净值人群有很大吸引力。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杰出院长讲席教授欧阳辉曾撰文称,香港保单成了一些客户将内地部分资产转至香港的有效工具,由于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资本管制限制少,日后客户可将其在香港的资产再自由转移至其他国家。

  这意味着,“赴港投保”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本外流。但从今年年初开始,针对内地赴港投保的支付渠道已多次收紧,监管步步趋严。

  早在2月初,中国银联及外管局重申了对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刷卡限额5000美元的政策;3月,被一些香港保险公司使用的用来绕开银联对于大额保单限制的第三方支付通道也被暂停;4月,内地银行暂停个人对公转账香港保险公司业务。而这些限制也被市场解读为监管层对购买香港大额保单造成资本外流的收紧措施。

  但影响最为巨大的举措,是银联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香港全部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包括储蓄寿险和重疾险等险种),保费不能再以银联刷卡方式缴纳。有分析称,这一措施可以堵住了香港保险这条通道,也会堵住了居民资金出海的最粗的一条水管。

      富人“狂扫”海外房产

  除了保险,香港的楼市也备受内地投资者的青睐,成为资本外流的另一渠道。

  今年以来,内地买家在香港的豪宅市场表现非常活跃,仅仅前10个月,价值达3000万港元以上的一手豪宅交易中,内地买家占27%;同期,在仅计算最大金额的前30宗交易中,内地买家所占比例更大,达到47%。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旺角的一处新盘,一位内地“金主”一口气买下5套房子,涉资超过5700万港元;而长实地产旗下的维港星岸也非常夸张,最近获一组内地客人连续购买两个高层单位,成交价超过1.15亿港元。

  当然,这只是国内城市中产和高净值人群赴境外投资的“冰山一角”。在2016年的前8个月,来自中国内地投资者的237亿美元资本涌入了跨境房地产市场。相比于2015年底海外房地产市场投资资金来源地的排名,中国内地上升三位。换言之,中国投资者已成为海外房地产投资的主力军。

  其中,美国仍然是中国投资者最青睐的海外房产投资目的地,纽约是亚洲投资者最欢迎的置地城市。2016年上半年,在亚洲投资者跨国房地产投资总额中,近52%的资本流向了美国,流入纽约的资金达55亿美元。

  相反,国内房地产在下半年迎来了小幅度“降温”。随着人民币贬值,会有资产撤出房产,尤其是那些早期从海外涌入国内的资金,会因人民币贬值而流出中国,多种作用助推国内住房价格下跌。

  海外投资将迎“最严”新政?

  与个人投资者相比,上市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买买买”更令人关注,甚至引发担忧。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升温。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共有8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海外并购的新预案,涉及金额超过1323亿元。

  相比之下,国内投资却增速放缓。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目前对内制造业的投资增速放缓,“2015年几乎出现了零增长。但是我们对外资本输出增速非常之快,2016年前9个月同比增长了50%以上。”

  而外界担心的是,会有企业选择通过海外投资的方式实现资本外逃的目的。

  证券时报此前报道称,自去年以来,我国海外并购的规模发展迅猛,2015年我国资本项下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对外直接投资(ODI)就有100亿美元左右的逆差。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火热的背后,也不乏套利者利用这一渠道转移资产。

  与此同时,一则“十分重磅”的消息悄悄在坊间流传。

  《参考消息》引援外媒消息称,中国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即将推出新措施,对以下境外交易从严控制:规模在100亿美元或以上的“特别大额”对外投资项目;国有企业境外购买或开发,中方投资额在10亿美元及以上的大宗房地产;中方投资额在10亿美元及以上的非主业大额并购和对外投资。

  这些新举措正是突显了国内对资本外流规模激增的担忧。今年前9个月,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年增达50%,至1,459亿美元。国家监管部门已警告称,有部分企业和个人伪造交易以绕过资本管控,将资金转移到海外。

  据上海自贸区邮报报道,为防止资本外流加剧,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近期召集辖内银行开会,要求银行加强对外省市资金流入上海自贸区的调查,以及非法个人资金透过自由贸易帐户(FT)对外投资。另据财新网报道,接近人行监管层的人士表示,人行正考虑把跨境人民币业务风险管理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不难看出,监管部门对海外投资监管趋严。

      专家:如果资产不到1亿 没必要着急转移资产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人民币仍在持续贬值,这无疑会加快资本外流的速度。

  此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曾警告:“假如外储加速缩水,以至跌破3万亿美元乃至跌破2万亿美元,则国际资本到时肯定将空前拉高唱空中国经济的分贝,这又将进一步加速在华资本的外逃,进而造成中国经济严重脱水的恶性循环局面。”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不必过于惊慌。12月2日,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访问学者的上海市股份公司联合会副秘书长高国垒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表示,如果个人净资产不足一个亿,没有必要焦虑并匆匆忙忙地为了对冲人民币贬值而转移资产。

  他提到,在当前中国外汇管制趋紧的形势下,人民币出境的过程本身就蕴含更多风险,更何况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利率比中国低很多,其固定投资收益也低很多。“如果未来人民币每年贬值不超过10%,从收益角度就没有强烈的海外投资的理由。放大风险,降低收益,急于人民币出境这样的动作需要慎重”。因此,高国垒个人更倾向于投资有发展速度优势的中国,不倾向于陌生的境外市场,尤其是对于没有强大的专业团队支撑的个人投资者

  但有媒体分析称,央行目前的思路就是,走一步看一步,让人民币缓慢有序贬值,一旦出现失控局面,就赶紧出手干预,形势缓和了,继续慢慢贬值。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重要关口会一个一个跌破。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个人投资而言,接下来又该何去何从?民众如何最大限度避免资产缩水?你我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何处安放?

免责声明:本文由入驻邦投条平台的作者撰写,除邦投条官方账号外,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邦投条立场,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原作者申请授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若有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anquan@rongebang.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阅读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欢迎下载 邦投条APP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回复: X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提交评论

相关投条号

四川钢结构网是四川钢结构行业的互联网平台;
大庆市格瑞设备清洗有限公司官方头条号
甘肃旅游网由创始人李福创立的甘肃旅游服务平台
中国建筑劳务云商由李福创立的劳务行业平台
梦客科技提供最前沿的便携式电动滑板车最新资讯及欧美行情。